教孩子英文的五大原則
在我整個職業生涯中,英文能力為我帶來很大的幫助。剛開始教英文時,網路初初興起,我每天爬著美國中小學與幼稚園、跟ESL的教師論壇,學習如何教不同年齡的孩子,學習如何設計豐富有趣的教案,學習如何讓學生樂於學習。每次遇到教學上的問題,我就上網請教國外經驗豐富的教師。一直到現在,我還在各個教育網頁與youtube上,學習新的觀念與新的科技,英文這個學習媒介,讓我有了成千上萬個老師。
這也是我為什麼認為英文是一個學習的媒介,因為,在網路資訊發達的今日,一個擁有良好的英文能力的人,能從全球搜集數據、掌握資訊與了解時代的需求,隨時學習相對應的技能,做好準備,因應未來職場上的變遷。
而經過二十多年的摸索,我覺得英文教學對我而言也成了一個媒介,透過教英文,我不只想讓孩子扎實地學好英文、讓英文成為他未來學習其他技能的的媒介外,還想讓孩子透過英文學習上的成功,能夠多看重自己一點、多點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、學會和人合作相處。因為,相對於知識,這些特質對一個人一生的幫助更大。
我的英文教學有五大原則:
- 給予孩子適當的挑戰,不讓孩子面對不需要的挫折
- 正面且立時肯定孩子的每一個表現,鼓勵孩子正面的思考與向上式的反省
- 不讓孩子恐懼犯錯,鼓勵孩子使用正面的語言
- 讓孩子自我評估自己的學習
- 鼓勵孩子問問題、互相討論與表達想法
不挫折孩子
教學者(不管是老師、家長或兄姐)最常出現的問題是以己度人,因為自己覺得簡單,所以,當學習者的表現不好,第一個反應是認為學習者不會,是他的能力不好、不努力或愛玩,而不是反省自己,找出學習者不會的原因 – 是不是這個學習點太難?是不是自己使用的語言孩子聽不懂?
除了每個孩子的天賦才能各自不同、學習時間長短不同外,年齡的差異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,尤其是年紀小的孩子,年齡差半年,能力會差一大截。
有一次教幼稚園小班『圓形』跟『三角形』的英文時,讓小朋友上來畫出我說的英文的對應形狀。當我唸出triangle後,兩個小班小朋友呆站在白板前,不動手畫,我問他們『知道triangle嗎?』他們說『知道。』『那把它畫出來啊!』小朋友茫然看著我,不說話,幼稚園老師跟我說:『他們還不會畫三角形。』我這時才知道,小班上學期的的孩子只會畫圓形,不會畫三角形。可是,我知道這時候不能讓這兩個孩子放下白板筆離開,因為他們會覺得挫折,同時,其他的孩子也會認為他們不會,這一點會讓他們更難過。所以我問他們:『會不會連連看?』看到他們點頭,我就示範點三點,將他們連起來,就是三角形,他們照著我的方法畫好三角形,回去時,我看到他們高興且自信地笑著。
這ㄧ堂課教了我很多:
- 首先每個年齡層的學習能力差異很大,以後必須要多觀察了解,在設計教案時,列入考量。
- 我沒有評估我的教案對我的教學對象是否難度恰當?帶給兩個孩子不必要的挫折。
- 我了解到當孩子遭遇挫折時,其實不懂得如何表達(大一點的孩子可能無法平靜的表達),身為教學者,需要耐心且溫和地多方詢問(因為有時候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),找出問題點?而不是擅自判斷他們是不懂英文單字或英文程度差。
- 最後,不能在孩子遭遇挫折時,沒有作為,要在他們遭遇挫折,不知所措時,伸手扶一下,這樣,學習於他們,會帶來成就與滿足。
這之後,在教學時,我會注意兩件事
- 設計教案時,先考量學習目標對學習對象的難度是否適中,將遊戲與教學難度,控制在學習者的程度左右或稍微難一點,但學習者可以達成的程度。
- 注意教學時的用語是否適合教學對象的年齡,他們能聽得懂嗎?
孩子不應該在年紀小時就遭遇挫折,尤其是學習上的挫折,因為,教育不是為了打垮孩子,讓他承認自己不行,放棄自己(那是對待敵人的方法); 教育是為了讓我們孩子在適當設計的過程中,逐漸長大,越變越強。”人應該越挫越勇”、”不要怕挫折”,這些話是已經具有『自信』的成人自我激勵用的。小孩子是沒有多少EQ的,年紀越小的孩子,越無法承受挫折與失敗,他的心靈會越來越脆弱,可能會以茫然、哭泣、亂花脾氣等方式表現他們的挫敗感。此時若還遭受負面語言的指正與挑剔,他們很容易放棄,如果這樣的情況經常發生,他們可能會對自我產生懷疑,甚而看輕自己。
在初始學習時,就給予超過他們能力的考驗,小孩子會因挫折而討厭學習,哪一科挫折多,就討厭哪一科。如果很多科目都遭遇挫折,會導致他們自我評價低落,這不是基礎教育的目的。
正面且立時肯定孩子的每一個表現,鼓勵孩子的正面思考與與向上式的反省
即使在英文課程中,我能控制挑戰的難度,但是,孩子的人生有多個面向,他無法完全避免接觸到超過他能力許多的挑戰。每個孩子擅長的部分都不一樣,在某些部分,他們會經常遭受挫折,但每個孩子也都有他們優秀的部分。只不過,孩子自己不懂自己的優點,而大部分的人也只會指出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,加強他們對自我負面的認知,長久下來,會在他們心中產生負面的反省之音,引著他們自我唾棄,自我放棄。反之,經常被欣賞肯定(非模糊的讚美)的孩子,容易產生自信,較能肯定自己的價值,也比較能承受壓力。
我個人認為知識,隨時都可以補充,想要上網google就有,但是在孩子12歲之前一定要讓孩子肯定自己的價值,了解自己的強項,並且相信通過努力,目前的弱項,也可以逐漸變強,培養孩子在遭遇挫折時,用正面的態度去面對與思考方案的態度。
在上課過程中,注意各個孩子,再不打岔孩子的學習下,明確指出並肯定孩子的正面的表現。例如:某某唸書時,很認真的看著他所唸的文字,這讓人很欣賞(不要用模糊字眼讚美孩子,如:很棒、很聰明,很優秀;也不要拿孩子去跟別人比較)。孩子遭遇困難,求救時,我會先肯定他做得好的部分,並與他一起討論他想要做什麼、他現在遭遇的困難在哪?跟他一起研究可以如何做?很多時候,孩子不是能力不夠,而是生活經歷不夠,提供孩子許多方案,讓孩子知道原來可以這樣那樣做,他們就會自己思考出自己想要的方法,自己解決問題。萬一孩子最後失敗了,可以跟孩子一起尋找值得肯定的地方,與研究怎樣修正,下次成功率會更高。而只要孩子做到她曾經做不到的事,就立刻問他這一次如何做到,找出肯定他的理由:或讚賞他的努力、或說欣賞他有反省整個過程,找出導致失敗的步驟,思考修改的方法等。
這樣的做法,只要經過一段時間,遭遇挫折失敗時,孩子比較能從正面去思考,想辦法解決問題,並且努力去執行,比較不會陷入負面情緒中。如果,家長也是這樣帶領孩子的話,孩子的心中會出現向上式的反省,每天想著都是,有什麼方法能將事情做的更好。
不讓孩子恐懼犯錯失敗,鼓勵孩子使用正面語言
學習避免不了犯錯,很少有人能一次就學會; 發明也來自不斷的錯誤中修正; 遭遇問題,也是在一次次的錯誤測試中,得到最佳的解決方案,可以說,犯錯與失敗是人類進化的一個很重要的過程,有些重要的發明甚至是因為錯誤而意外產生的。如果所有的人都害怕犯錯與失敗,那人類文明要如何前進?
我常覺得,我們的成人對6、7歲以下的孩子的過度行為包容度太高,總以他們不懂事而輕輕放過,或是只要他們哭鬧,就放棄堅持規則。相反地,我們對小學兒童犯錯的包容度又過低,動輒言語責罵或處罰。小學時期的孩子正是好動時期,對世界充滿好奇,且有能力、有膽量去嘗試,這導致他們經常犯錯(多做多錯,不是嗎?)
幼稚園時期是建立孩子行為規範與建立習慣最重要的時期,家長應該溫和但堅定的對孩子說不可以; 規範要有一致性,不要有時可以,有時不行; 規則也不要太多,將孩子整個綁死。幼稚園教的好,家長未來的煩惱少一半。這樣教養下的孩子進入小學,就大大降低孩子因為行為上的問題遭受責罵與懲罰。小學時期是孩子建立自信的重要時期,他們看起來情感很大條,其實非常敏感,他們的自信來自周遭親友師長的肯定,他們的自卑也來自周遭的否定。
而在學習上,犯錯是可以也應該被包容的,因為在本質上,學習就是一條不斷犯錯、不斷修正的路。我常告訴學生,所有的人都會犯錯,可能越厲害的人犯越多的錯,但是他們每次犯錯的時候,會想辦法找到原因,想出一個更好的方法,這也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厲害。
聽到學生使用負面語言批評或調笑別人犯錯時,我會介入,用故事、譬喻或講理的方式讓學生理解,不要用負面語言說話的好處,也要求他們,至少在英文班中,不要用負面語言說話或否定別人的表現與努力。藉此,我營造了一個很安全的環境,讓孩子不怕犯錯,樂於嘗試。我常請孩子自願上臺演戲、表達想法、角色扮演或畫畫。他們都很樂意上台,因為不用擔心犯錯或失敗,錯了也無所謂,他的同學與我都不會有任何否定或負面的態度與評論,只會說出我們欣賞的部分與欣賞的原因。
讓孩子自我評估自己的學習
我的兒童英文班沒有考試,因為,學習英文的時間都不夠了,不能浪費在考試與訂正上面。但是,我請孩子自我評估自己的學習情況。
在開始學英文閱讀時,孩子識字量還不足,也還沒學習句子結構時,每一次閱讀一本新的故事,我都請孩子將他不認識的字標示出來,即使有些字他覺得很熟但是一下子想不出來,都要標示,但是同樣的單字不能重複標示(這樣他們才會認真看)。每個孩子的學習速度不一樣,剛開始的時候,有些孩子怕被別人笑,不想將每個忘記的單字標示出來; 而有些孩子則是像要表現自己很聰明,程度很好,明明不認識的字也不標示。一發現這個情況,我會跟他們說,這個動作是提醒自己,這個字我不認得或還不夠熟,不要跟別人比,因為,每個人厲害的地方都不一樣,每個人認得與忘記的單字也不同,所以認得比較多的單字不代表聰明或英文程度好,記得很少單字也不代表英文不好或笨。但是,如果沒有做好這個動作,進步會比較慢,因為不知道自己不會的地方在哪裡,就無法加強,然後變厲害。
隨著孩子的單字量越多,句子結構概念也建立,他們對於英文句子有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後,除了要標示出單字外,還要自己閱讀句子的意思,看能不能透過前後文跟自己的知識,了解句子要表達的意思,無法了解的句子或覺得自己的解釋與前後文不搭,就要做記號。這樣能讓學生忽略單字的干擾,透過上下文與自己的知識來理解英文,並且養成學生自己閱讀英文的習慣。經過一段時間後,在每個新故事的自我評估過程中,學生都充滿樂趣,甚至,互相討論故事的內容起來了。
學生透過自我評估,能清楚了解到自己的進步,也能面對自己不會的東西(很多人很不願意承認自己不會),並且會用積極的態度去看待自己的弱項,想辦法改變。我則透過學生的自我評估,調整我的教學步伐、了解各個學生的情況,決定需加強的教學要點。誰說,一定考試,才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?
鼓勵孩子問問題與表達想法
二十多年前,在教英文的第一年,有一次一個學生問我:『為什麼rabbit只發一個b的聲音,卻要寫兩個b?』當下,我跟他說我不知道,我查到原因再回答你。當天晚上,我想了一下,發現我所知道的所有重複同一個字母的單字,前面母音都發短母音,然後,再想到雖然不是重複相同子音,但是有兩個子音將母音隔開的情況下,前面的母音也發短母音。看,孩子的問題,聽起來可能很簡單或無聊(這是我那時真正的感覺),卻直指神秘的核心。這之後,我就用比較認真與對等的態度與孩子研討他的問題。教學相長是真的,我從孩子的問題中學到許多,也發現許多。那時候的我,為了確定被學生啟發的假設是否正確,要拿著一本字典,或一本文法書,重頭翻到尾去找驗證。當然,這些在網路年代,可能隨手搜尋就能找到答案,但是,沒有問題,要如何搜尋?
問題來自好奇心,而問題也引導注意力的方向。為了解答因好奇心而來的問題,也根據問題的引導的方向,人類在各個領域一而再、再而三、不斷的有新的發現與進步。問問題可以說在人類進步的過程中,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。所以對於提問的孩子,我都會先給予一個肯定,說他這個問題問得很好,再視問題,或者直接給予孩子答案,或者鼓勵全班同學針對問題,發表各自想法。因為孩子問問題的動作被肯定,所以孩子就會樂於問問題,因為鼓勵孩子回答別人的問題,孩子就會努力思考,想辦法找出答案,而隨著網路搜尋越來越方便,我順便教孩子如何搜尋,養成上網搜尋學習的習慣。問題,這是一個多麼好的學習刺激劑!
教了20多年,有許多孩子問過我:『老師,我聰不聰明?』通常這些孩子都是乖巧,但在學校考試成績表現中下的學生。我大都跟他們說:『根據研究統計,在中小學被說聰明的孩子,長大後,有很多人的表現平常; 但是,從中小學就懂得努力的人,不管中小學時候的表現,長大以後成就高的比例很大。你想成為一個聰明的人還是努力的人?』
小學與幼稚園的孩子,需要大量的練習,學習才能夠積累。盡量在孩子小時候,設計好怎麼做學習的動作,讓他們養成每天固定時間學習的習慣,從小就這樣做,到了小五以上,也比較不會有太多抱怨,而每天固定學習的好處也會非常明顯的呈現出來。
如果你對自然發音與如何協助兒童學英文、字詞、句子結構與寫作等英文學習上各個領域的文章有興趣,可以到我們的『文章』頁面。